首页   其他   为什么街道湿了,却没有下雨?
为什么街道湿了,却没有下雨?
1579
为什么街道湿了,却没有下雨?

本文取自《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德)卡尔·诺顿著》

每当我在产品宣传会或者在演讲台上发表观点的时候,总会有一个星座爱好者不吐不快地说:

“你肯定是金牛座,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总是那么蛮干了。”你也不止一次地听到过类似的星座论吧。当然,除了星座,国籍、城市、职业或爱好同样可以快速形成对一个人的评价。推理是人类智慧的核心构成。它以一个诱人、简单的原理为基础:亚里士多德逻辑。通过这个原理,我们的大脑会建立一个规则,然后将这一规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形式逻辑vs心理逻辑

我们知道下雨的时候,周围环境会变湿。根据这个普遍规则,当下一次看到一条潮湿的街道时,我们就会很自然地认为:刚刚下雨了。然而,这个推理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它缺乏逻辑。通常,我们会把一些正确的推理当作错的,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直觉;我们会把一些错误的推理当作正确的,因为它们看起来很可信。日常生活中全是这种思考陷阱。我们回到下雨的推理,从头开始分析。

前提:如果下雨,街道就会湿。

次要前提:下雨了。

结论:街道湿了。

这个推理是正确的。前提和次要前提都是真的,所以结论也是真的。那么,请看下一个例子:

前提:如果下雨,街道就会湿。

次要前提:街道湿了。

结论:下雨了。

这个推理就是错误的。为什么?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只有真的前提才能得出真的结论。但是第二个例子并不是这种情况:街道湿了并不一定是因为下雨了,也许是由于办公楼的水管破裂,水流到了街道上。下面我们看看心理学家托马斯·施密特的例子。

前提:如果下雨,我们就会开心。

次要前提:我们明天不会开心。

结论:明天不会下雨。

这个推理的逻辑是对的,但是结论却没有实际意义!为什么有时候逻辑推理好用,有时候不好用?认知心理学家马丁·布莱恩指出,我们普通人具备好几种推理机制。我们能学到,或是天生掌握某种机制,并将其保存在长期记忆中。布莱恩将这种机制称为“心理逻辑”。当我们的心理逻辑用错了规则;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正确的规则;再或者错误地运用了正确的规则时,就会导致思考陷阱。形式逻辑和心理逻辑会推导出完全不同的结果。你可以将其想象为墨菲定律:

“无论何时洗车,肯定会下雨。”但是,“洗车就会下雨”这种说法并不成立。

现在来看,逻辑推理的思考陷阱还隐藏在另外两种情况中:我们没能正确理解意思,造成了理解错误;或者是我们理解对了,但是却没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思考陷阱的错误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逻辑语言≠日常用语

假设你参加马拉松赛跑,位列第三。在冲刺阶段你超过了第二名,你是第几名?大多数人都会凭直觉回答:第一名!这就错了。因为超过了第二名,你自己就成了第二名。罗兰和让·查普曼在试验中,给了参试者一个前提“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是学者”,并问他们,是否可由此得出“所有学者都是心理学家”的结论。回答:不是。这句话的顺序不能颠倒。但是,我们会凭直觉从“所有A都是B”得出“所有B都是A”这个结论。

这是一个典型的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言和逻辑之间的理解误差。它指出了根本问题:逻辑语言并不总是日常用语。此处潜伏着思考陷阱。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脑中就会形成错误模型。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想:下雨了,因为街道湿了。

有漏洞的心理模型

现在我们来看思考陷阱的第二个重要源头:有漏洞的心理模型。我们已经理解了前提,然后,我们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图像,即所谓的心理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去解读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更多信息。简单地说,一旦出现了错误,往往是因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有漏洞的心理模型。这里讲的“漏洞”,就是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我们使用的词语的意义。以下面文字为例:

所有做礼拜的人都是信徒。

不可知论者不是信徒。

不可知论者不是做礼拜的人。

这个例子比下雨那个例子更难理解。因为,大脑必须为此调集不同的逻辑规则,如果其中有不知道的规则,还需要自己去建一个新的,并将这些信息保存在大脑中。这注定就是一个超负荷运作。但遗憾的是,这种复杂推理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IBM事例

这是一个商业领域的事例:IBM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想要异军突起,抓住电脑爆炸时代的市场时机,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但IBM在计算客户需求的时候,将所有小公司的产品都排除在外,这其中就有微软。IBM的商业逻辑是:“我们的客户已经准备花更多的钱去购买更加昂贵的产品,因为我们的品牌效应。”经济学作家斯图尔特·克雷纳对市场做了研究,并将以下推理视为IBM利润暴跌的原因:

前提:IBM产品一直是贵的,并且都是畅销商品。IBM在未来生产

的商品质量和之前一样好。

推理:IBM的产品在未来也是贵的,并且都是畅销商品。

日常用语是错误推理的源泉

许多著名的商业失败案例都可以归结为错误推理。因为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逻辑语言会受到日常用语的排挤。福尔摩斯和华生去露营,他们在森林的一块空地上扎营过夜。午夜时分,华生被福尔摩斯叫醒。

“华生,你向上看,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华生回答说:“我看到了数百万颗星星在闪烁。”

福尔摩斯又问道:“那么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华生考虑了一会儿,说:

“按照天文学,说明那里可能有数百万个星系和几十亿颗隐藏的行星。从占星学角度来看,我观察到土星处于狮子座。从时间上来看,我推测现在的时间大约是三点一刻。就气象学而言,我想明天可能是晴空万里。从神学角度上说,我又能深深感受到上帝的强大和我们人类的渺小,有如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那你又得出什么结论呢?”

福尔摩斯沉默了片刻,然后说:

“华生,你真够笨的!这意味着,有人把我们的帐篷偷走了。”

那么,华生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呢?也许他只是没想到,有人敢偷走他和福尔摩斯的帐篷。会有人在这个美丽的、星空万里的夜晚偷了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帐篷?不可能。至少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人,在华生医生的概念中是这样的。所以,他犯了错误。研究证实: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推理。它不依赖于逻辑的有效性。

我们倾向于用一定方式来诠释我们的初始观点,因为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思考陷阱的危险就在这里。我们擅长建立错误模型,用我们的“常识”代替逻辑。这不只发生在认知心理学的测试中,还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因纽特人为例,他们是世界上唯一只吃鱼和肉的民族。世界健康组织的研究显示,因纽特人的牙齿特别健康。从而,你会得出结论,不吃肉的人的牙齿不好。然而,这一推理很荒谬。让我们用一个事例收尾。

查尔斯·古德伊尔是一位著名的发明家,他研发了硫化过程。借助这个发明,橡胶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个发明没有保密很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两个选择:进行专利保护;或者保持创新,靠更新的发明生存。古德伊尔是怎么做的呢?他做出了以下推论:

前提:我研发了硫化过程,我还能研发更多的产品。

次要前提:如果再加上一个优秀的发明家,我们的产出就会翻倍。

推理:我不需要专利保护。

所以,他将精力耗费在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上。因为没有申请专利,生产技术很快被业内其他公司所模仿,他本人也落得败诉破产的下场。

仓促的推理

请想象这样一幕,你站在机场门口或火车站大厅,一对男女正在争吵。你在那里等人,刚巧能听到他们的争吵。你偶尔能听到诸如“家”“孩子”一类的话。那么,你可能会不加犹豫地得出结论:他们是一对情侣。这个推论看起来是符合逻辑的,但其实并不是。也许这两个人是在争论一篇报纸上的新闻。但是我们的大脑却仓促地做了判断。这种情况同样也会发生在工作中,你对同事、新策略或者产品研发都会做出过于仓促的判断。从本质上来说,我们人类天生具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受到很多边缘条件的制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思考呢?

A解决办法:不要过快地下结论

(1)考虑所有初始因素

我们倾向于接受那些符合自己的观点的阐述。因此要在推理的开始阶段,考虑好所有的初始因素。只有所有的前提都是正确的,推理才能是正确的。亚伯拉罕·林肯说过:“你能在一段时间内欺骗所有人,也能欺骗有些人一辈子,但你做不到永远欺骗所有人。”当你提出“如果……就……”的假设时,大脑就会忽视一些重要信息。因此,注意你的措辞,弄清楚“所有”“每个人”“没有人”“从未”“总是”这些概括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2)不要盲从成功经验

在面对权威的观点时这个倾向尤为明显。试想:如果著名企业家、行业的龙头老大对你讲一个商业案例、一项值得投资的新技术,你会先怀疑他们的话吗?你认为这个项目是好还是坏?心理学家加里·克莱恩通过研究证明,人们很少会质疑这些成功人士。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过快地做出判断,并将这个判断记忆下来。我们都倾向于用自己的或者别人的成功经验来验证当下推理的正确性。要注意,只有调查研究才是硬道理。宝贵经验有必要有限制地使用,千万不要被经验所束缚。

(3)注意自己的情绪

经济学家席尼·芬克斯坦指出:情绪会给大脑发出提示,告诉大脑这个信息是不是重要的。我们的兴趣会影响我们的职业决定,即使我们不是有意的,无论是开药方的医生,还是和数字打交道的会计师。

(4)训练工作记忆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工作记忆容量对流体智力的影响很大,流体智力也被视为推理力。而工作记忆是可以后天训练的。瑞典科学家亨里克·乌尔曼在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他发现,在幼年时期,就可以通过工作记忆容量来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学术成就。只有经过训练的工作记忆,才能轻松地完成推理任务,然后做出判断。所以它值得我们去训练。投入少量的时间就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让我们训练起来吧!

前提:所有A都是B 所有火车都是不准时的

次要前提:C不是A 飞机不是火车

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1所有C都是B 所有飞机都是不准时的

2几个C是B 几架飞机是不准时的

3C不是B 飞机不是不准时的

4几个C不是B 几架飞机不是不准时的

5没有 以上推论全都没有意义,因为我开车。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面子书 (https://www.facebook.com/3rdplanetnews) 或是Telegram。如果你有什么提议的话,欢迎通过各种平台与三三联系。祝大家天天好心情,生活愉快,不要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烦恼。

“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这4个地方,最好不要久留,真有理!
“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这4个地方,最好不要久留,真有理!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公众号  老人常常告诫我们:"人的一生,不能浑噩度日,要找寻自己的价值。"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人,每个人来到世界上的时间、缘由或许都不一样,每个人在世界上的生活轨迹也有所不同。 有的人能够在世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名垂青史;有的人却一生平淡无奇,籍籍无名;更有甚者,一生极其失败,终日浑噩,像是来人间旅游似的。这样毫无作为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1166 发布于:2023-09-17
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会很灵验的!不信你看!
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会很灵验的!不信你看!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订阅号 人生在世,难免因为嘴巴而吃亏,当说了不该说的话后,可能引发的后果,将是你始料不及的! 平日里,我们说话一定要特别注意,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会很灵验的! 乱说话可能会要命的 佛说:一句话就能毁灭一个人,而培植人却需要千语万言。 管好自己的嘴,否则,乱说话不仅会带给自己麻烦,甚至可能会要命。 看到一个案例说: 一对夫妻经常...
1105 发布于:2023-09-17
这三种家庭将走向兴旺,尤其是第一种
这三种家庭将走向兴旺,尤其是第一种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公众号 家是什么? 家是一个人的避风港,可以给你依靠,可以为你疗伤。 家是什么? 家是一辈子的安乐窝。为经营它奋斗,辛苦操劳一生! 家庭的兴旺,是我们奋斗的初衷,是我们美好的心愿,是我们毕生的所求! 疫情过后,这三种家庭将越来越兴旺,尤其是最后一种。 01 以孝为首的家庭 百善孝为先,亲情是最重! 很喜欢一句话...
914 发布于:2023-09-17
年后尽量不要让儿女从事这3种工作,钱再多也别做,坚持再久也没前途
年后尽量不要让儿女从事这3种工作,钱再多也别做,坚持再久也没前途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订阅号 钱再多也别做,坚持再久也没前途。 当我们培养孩子时,总希望他们能有出息,能有广阔的前程,让父母感到安心。 但如今社会上的行业越变越多,许多行业虽然表面上是一样的,其实工作性质差距很大,前途差距往往不止一星半点。 下面这3种工作,如果遇到了,就要记得告诉自己的孩子,即使再多的付出,也不要去做,因为这样的工作坚持多久都没有前途。 01 ...
1044 发布于:2023-09-17
老祖宗留下10句话,说穿人性,看透人生
老祖宗留下10句话,说穿人性,看透人生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订阅号   人不怕失败,怕的是自己怀疑自己。 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 留下的老话,都是对人性的总结、对人生的认识。 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01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给别人提供帮助,远胜于时过境迁后的闲话。 ...
1036 发布于:2023-09-17
钱,是验证人心的最好标准!
钱,是验证人心的最好标准!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公众订阅号  邹韬奋曾言:“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 钱,是感情的照妖镜,也是人品的试金石。钱真是个好东西,瞬间就能看透人心,暴露人性,测出人情到底几分冷暖。俗话说,借钱考验的是人心,还钱暴露的是人品。 借钱,可以看透人心,无偿借给你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信任,是情谊。 还钱,暴露的是人品,人品好不好,还个钱就知道了。 &nb...
1638 发布于:2023-07-07
领导一画饼,我两个月不休息
领导一画饼,我两个月不休息
本文取自于《每天学点HR》微信公众订阅号   我们的室友小熊,最近两个月都没怎么休息过。每天早出晚归不说,连周末都要躲在房间里开上一整天的线上会议。 大家有点害怕,平时一向热爱生活,甚至每天都要给自己做便当的小熊,怎么变成工作狂了? 拉住她盘问了一番,我们才知道,原来她被领导的1V1谈话打了鸡血,正准备为公司赴汤蹈火…… 01 领导一激励,我两个月...
1243 发布于:2023-07-07
“不听话”,才是职场人成长的开始
“不听话”,才是职场人成长的开始
本文取自于《每天学点HR》微信公众订阅号   你的绩效怎么样?符合你的预期吗? 小北的绩效结果就在他的意料之外: 他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领导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推不拒,这一年的业绩也可圈可点。本来以为他今年一定能妥妥升职加薪,结果到了年底,领导反而给一个不那么听话的同事打了A,他只能屈居B+。 就因为那位同事的项目方案被领导毙掉后不甘心放弃,跟领导据...
1331 发布于:2023-06-18
此网站将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为您带来更好的服务和功能, 相关信息已注标在了隐私声明使用条款。 你是否同意并继续使用此网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