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听歌“上瘾”是耳虫在“作怪”
听歌“上瘾”是耳虫在“作怪”
1756
听歌“上瘾”是耳虫在“作怪”

本文取自于《新华网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作者: 周子毅》

听歌也会“上瘾”!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单曲循环一首歌很长时间,会发现关掉音响后,这首歌的旋律还是会回旋在脑海中,甚至跟随你一天。

其实,这是耳虫现象。“耳虫”(earworm)是从德文Ohrwurm直译过来的。这个词把 “爬进”脑中的音乐形象地比喻成一只虫。而有研究者也把“耳虫”引起的这种感觉叫“认知瘙痒”,让人忍不住想去“挠”(回想)它。

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这种脑子里满是一首歌的旋律,在脑中不断重复,嘴里不由自主地哼出来。根据国际音乐理解与认知大会的数据,91%的人每星期都会至少有一次的“耳虫上脑”经历,其中又有四分之一的人每天都有,每次时间一般会持续八秒钟。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乐曲都会是这样,决定一首乐曲“洗脑指数”的关键因素是它的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人们所说的“上口”的乐曲。不可否认,那些简单、重复的曲调更容易被大众传播,多听几遍就能哼唱起来。瑞士卢塞恩大学应用科学与艺术系的研究人员就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分析了50多首流行歌曲,被不同人提到三次以上的曲调被认定为“耳虫”。结果发现,耳虫曲调中的音符节拍通常较长、音程较小,意思就是说拥有这两个特点的乐曲难度低,一般人都容易对这种曲调熟悉。研究还发现,人在疲惫、压力大或是愣神儿的时候容易脑子里唱歌,平日比较神经质、有轻度强迫症的人更容易耳虫上脑,持续时间也更长。

当脑中反复出现的歌曲或旋律不合时宜时,人们会觉得这首歌曲就像病毒一样侵袭着耳朵,让人感到更烦躁的是,越想摆脱它,旋律好像反而响得越欢了。对于这种现象,正是顺应了心理学上的“自我控制的逆效应”,你越注意到它,它给人心理带来的厌烦越严重。还有人甚至觉得自己患上了“强迫症”,其实这种想法也是过分担心,“耳虫”是一种生理学现象,这种现象是正常还是病态,取决于它会不会影响我们正常生活。

想要摆脱“耳虫”的困扰该怎么办呢?有两个方法不妨尝试一下。第一是放任其消失。当“耳虫”出现的时候,不听不理会,适度远离,与其抓狂不如任其自然慢慢消失。第二个方法是转移注意力,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题,或者思考一些简单问题,占领大脑空间。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反复听整首耳虫歌,因为耳虫的旋律一般都只是音乐中的一小段,听整首乐曲反而会减轻耳虫效应。

音乐能让人产生非常多样的感受,因此,我们的大脑也就以非常多的方式对音乐设置了“密码”,这可能就是耳朵虫现象产生的根源。

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而存储的。科学家收集了从BBC音乐台听众中收集的数据,通过人们所报告的产生“耳朵虫”的情况,大致可以看出大部分“耳朵虫”都是由人们接触到的声音、想法触发来的。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老歌会诱发人们脑海中回想起老牌摇滚乐队的歌曲;其他的歌曲则可能源于回想到的野营的场景,甚至是工作中的压力或者无聊。因此心理学家认为,“耳朵虫”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的创始人)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有一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譬如看多了由“最炫民族风”伴奏的各种视频,下次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来了。

简单,鲜明的节奏,让“耳朵虫”一旦出现就一发不可收拾。产生“耳朵虫”的旋律也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存在一个反复出现的节奏。这种周期性的节律让旋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就好像没有尽头一样。辛辛那提大学的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James Kellaris)就统计了一个“耳朵虫”排行榜,其中高居排行榜前列的歌曲包括James Blunt的《You’re beautiful》,电影《碟中谍》的主题曲。

这些歌曲大多具有强烈的节奏,而且音乐的主题周而复始地持续出现。在毕曼的研究中也有着类似的结果,他发现耳朵虫的旋律一般都只是音乐中的一小段,其中33%是经常“周而复始”的副歌部分,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只有28%的情况重复的是整首歌曲。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面子书 (https://www.facebook.com/3rdplanetnews) 或是Telegram。如果你有什么提议的话,欢迎通过各种平台与三三联系。祝大家天天好心情,生活愉快,不要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烦恼。

“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这4个地方,最好不要久留,真有理!
“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这4个地方,最好不要久留,真有理!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公众号  老人常常告诫我们:"人的一生,不能浑噩度日,要找寻自己的价值。"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人,每个人来到世界上的时间、缘由或许都不一样,每个人在世界上的生活轨迹也有所不同。 有的人能够在世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名垂青史;有的人却一生平淡无奇,籍籍无名;更有甚者,一生极其失败,终日浑噩,像是来人间旅游似的。这样毫无作为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949 发布于:2023-09-17
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会很灵验的!不信你看!
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会很灵验的!不信你看!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订阅号 人生在世,难免因为嘴巴而吃亏,当说了不该说的话后,可能引发的后果,将是你始料不及的! 平日里,我们说话一定要特别注意,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会很灵验的! 乱说话可能会要命的 佛说:一句话就能毁灭一个人,而培植人却需要千语万言。 管好自己的嘴,否则,乱说话不仅会带给自己麻烦,甚至可能会要命。 看到一个案例说: 一对夫妻经常...
897 发布于:2023-09-17
这三种家庭将走向兴旺,尤其是第一种
这三种家庭将走向兴旺,尤其是第一种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公众号 家是什么? 家是一个人的避风港,可以给你依靠,可以为你疗伤。 家是什么? 家是一辈子的安乐窝。为经营它奋斗,辛苦操劳一生! 家庭的兴旺,是我们奋斗的初衷,是我们美好的心愿,是我们毕生的所求! 疫情过后,这三种家庭将越来越兴旺,尤其是最后一种。 01 以孝为首的家庭 百善孝为先,亲情是最重! 很喜欢一句话...
829 发布于:2023-09-17
年后尽量不要让儿女从事这3种工作,钱再多也别做,坚持再久也没前途
年后尽量不要让儿女从事这3种工作,钱再多也别做,坚持再久也没前途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订阅号 钱再多也别做,坚持再久也没前途。 当我们培养孩子时,总希望他们能有出息,能有广阔的前程,让父母感到安心。 但如今社会上的行业越变越多,许多行业虽然表面上是一样的,其实工作性质差距很大,前途差距往往不止一星半点。 下面这3种工作,如果遇到了,就要记得告诉自己的孩子,即使再多的付出,也不要去做,因为这样的工作坚持多久都没有前途。 01 ...
961 发布于:2023-09-17
老祖宗留下10句话,说穿人性,看透人生
老祖宗留下10句话,说穿人性,看透人生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订阅号   人不怕失败,怕的是自己怀疑自己。 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 留下的老话,都是对人性的总结、对人生的认识。 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01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给别人提供帮助,远胜于时过境迁后的闲话。 ...
953 发布于:2023-09-17
钱,是验证人心的最好标准!
钱,是验证人心的最好标准!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公众订阅号  邹韬奋曾言:“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 钱,是感情的照妖镜,也是人品的试金石。钱真是个好东西,瞬间就能看透人心,暴露人性,测出人情到底几分冷暖。俗话说,借钱考验的是人心,还钱暴露的是人品。 借钱,可以看透人心,无偿借给你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信任,是情谊。 还钱,暴露的是人品,人品好不好,还个钱就知道了。 &nb...
1551 发布于:2023-07-07
领导一画饼,我两个月不休息
领导一画饼,我两个月不休息
本文取自于《每天学点HR》微信公众订阅号   我们的室友小熊,最近两个月都没怎么休息过。每天早出晚归不说,连周末都要躲在房间里开上一整天的线上会议。 大家有点害怕,平时一向热爱生活,甚至每天都要给自己做便当的小熊,怎么变成工作狂了? 拉住她盘问了一番,我们才知道,原来她被领导的1V1谈话打了鸡血,正准备为公司赴汤蹈火…… 01 领导一激励,我两个月...
1154 发布于:2023-07-07
“不听话”,才是职场人成长的开始
“不听话”,才是职场人成长的开始
本文取自于《每天学点HR》微信公众订阅号   你的绩效怎么样?符合你的预期吗? 小北的绩效结果就在他的意料之外: 他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领导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推不拒,这一年的业绩也可圈可点。本来以为他今年一定能妥妥升职加薪,结果到了年底,领导反而给一个不那么听话的同事打了A,他只能屈居B+。 就因为那位同事的项目方案被领导毙掉后不甘心放弃,跟领导据...
1235 发布于:2023-06-18
此网站将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为您带来更好的服务和功能, 相关信息已注标在了隐私声明使用条款。 你是否同意并继续使用此网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