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自于《你的误区》
想做自己的主人,需要先去除一些非常普遍的迷思。首先要去除的一个观念是:智商是根据你解决复杂问题、读写与运算,以及快速解开抽象方程式的能力来衡量的。这种见解是将正规教育与课业优异程度视为衡量自我实现的标准。这种观念鼓励了某种对知识势利的态度,并带来一些令人泄气的后果。我们往往认为,拥有较多奖章、对某些学科(数学、科学、大量词汇、事实记诵、阅读速度)相当拿手的人,就“具有智慧”。但是在精神病院里,虽然样样一窍不通的人所在多有,但拥有良好学习经历者也不乏其人。因此,衡量智慧的真正标准,是每天、每刻都过着高效益且快乐的生活。
如果你快乐,而且每一刻都是为了某件值得的事而活,那你就是智者。解决问题有助于使你快乐,但如果你知道,即使无法解决特定问题,你还是可以选择快乐,或者至少可以拒绝选择不快乐,你就具有智慧,因为你拥有对付神经崩溃的最佳武器。或许你会很惊讶地发现,世上没有所谓的神经崩溃。神经不会崩溃,假如把某人的头部切开,想寻找中断的神经,是绝对找不到的。智者不会神经崩溃,因为他们能管控自己,他们明白怎么选择快乐而非沮丧,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请注意,我说的是“处理”而非“解决”问题。智者衡量智慧,并不是根据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根据是否拥有让自己保持快乐和价值的能力,不论问题是否获得解决。
你可以根据自己在艰难环境中选择感受的方式,决定能否开始将自己视为真正的智者。对每个人来说,生活的奋斗大同小异。在任何社会环境中,每个与别人有往来的人,都会面临类似的困难:意见不合、冲突和妥协,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部分。同样,金钱、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也几乎是所有人无可避免的问题。但尽管这些事情发生了,有些人仍能设法避免沮丧和不快;有些人却承受不了,变得迟钝呆滞,或是神经崩溃。能认清有各种问题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状况,也不会用“有没有问题”来衡量快乐:这种人就是我们所知的最具智慧的人,也是最稀有的人。
学习完全主宰自己,涉及了一个全新的思想过程,事实证明,这个过程相当困难,因为在社会中有太多力量反对由个人承担自己的责任。在生命的任何时刻,每当要选择采取什么感觉,你必须信任自己的情绪感觉能力。这是一种激进的观念。你可能一向都认为自己无法控制情绪;认为生气、恐惧、憎恨、爱、狂喜与欢乐,都是突发性的。人们无法控制这些事,就只能接受它们。当悲伤的事情发生时,你只是自然而然感到悲伤,并希望随后有快乐的事出现,这样就可以很快转悲为喜。
选择自己想有的感觉
感觉不只是发生在你身上的情绪,也是你选择产生的反应。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不必选择不利于自己的反应。一旦学会选择自己的感觉,就踏上了“智慧”之路——这条路不会让你通往神经崩溃,而是全新的路,因为你将把特定的情绪视为一种选择,而非一种生活状况。这是个人自由的核心精髓。你可以用逻辑来反驳“无法控制情绪”的迷思。利用简单的三段论法,你可以通过思想与情绪展开主宰自己的过程。三段论是一种逻辑的表示式,包括大前提、小前提,以及根据这两个前提之间的一致性所得到的结论。
符合逻辑的三段论
大前提:亚里士多德是人。
小前提:人的脸上都有汗毛。
结论:亚里士多德脸上有汗毛。
不合逻辑的三段论
大前提:亚里士多德脸上有汗毛。
小前提:人的脸上都有汗毛。
结论:亚里士多德是人。
显然,你在运用大、小前提一致的逻辑时必须小心。因为在第二个说明中,亚里士多德也可能是只猿猴或是鼹鼠。以下的逻辑练习可以让你永远抛开你无法掌控自己情绪的观念。
大前提: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
小前提:我的感觉来自我的思想。
结论: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觉。
你的大前提很清楚。你有权利思考选择让什么事物进入你脑中。如果有什么事物“蹦进”你脑中(你选择把它放在那儿,虽然你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你仍然有权利把它抛诸脑后,因此,你仍然能够控制你的心理世界。如果我对你说:“想想一只粉红色的羚羊。”你可以把它想成绿色,或是想成一只豪猪,或想成其他你选择的任何事物。是你自己在控制进入你脑中的想法。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请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控制你思想的人不是你自己,那是谁?”是你的配偶?你的老板?或你妈妈?如果是他们控制你的思想,就把他们送去做心理治疗吧,这样你立刻就会好转了。只有你能控制自己的思考装置(除非是在极端的洗脑或条件反射实验环境中,但那并不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的思想是你自己的,只有你才能予以保持、改变、分享或思考。没有人能进入你的脑中,在你产生想法时也跟着感同身受。你的确控制了自己的思想,你的头脑是你自己的,只有你才能决定如何加以运用。
从这项论证和你自己的常识来看,你的小前提也几乎无可争议。你是先有一种念头,才会有一种感觉(情绪)。把你的头脑取走,你“感觉”的能力会跟着丧失。感觉是对念头的生理反应。如果你哭泣、脸红、心跳加快,或产生其他种种潜在的情绪反应,你必然会先从思考中枢得到信号。一旦思考中枢受伤或短路,就无法产生情绪反应。如果脑部受到某些损伤,甚至可能导致人无法感受身体的疼痛,即使手放在火炉上,也不会有痛感。你知道,你不可能绕过思考中枢而经历身体的任何感觉。因此,你的小前提也是事实。你的每一种感觉,都是先有念头,没有了头脑,就不会有感觉。因此,你的结论也是必然的。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而你的感觉是来自你的思想,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感觉。简单来说,你认为是某些事或某些人使你不快乐,但这不是真的。你是因为对生活中某些人或某些事抱持某种想法,而使自己不快乐。想要成为自由而健康的人,就该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一旦你能改变想法,新感觉就会开始出现,你将在通往个人自由的路途上踏出第一步。
如果想从更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三段论,可以看看卡尔的例子。卡尔是一位年轻主管,上司认为他很笨,他终日都在为这件事苦恼。卡尔很不快乐,因为他的上司瞧不起他。但如果卡尔不知道上司认为他笨,他还会不快乐吗?当然不会。他怎么可能对不知道的事不高兴呢?因此,他的上司怎么认为或怎么不认为,都不会使他不快乐。是他自己的想法使他不快乐。此外,卡尔确信别人的想法比他自己的想法重要,所以使得自己不快乐。
这套逻辑可以应用到一切对人、事、物的观点上。某人过世不会使你不快乐,除非你知道这个死讯,否则你不会难过,所以关键不在于死讯本身,而在于你就此事跟自己说了什么。刮台风本身不会使人沮丧,沮丧的是人自己。如果你因为听说有台风而沮丧,那是你跟自己说了些让自己发愁的事。这并不是说,你应该骗自己为台风感到开心,而是应该自问:“为什么我要选择沮丧?这样会帮助我更有效地应付这件事吗?”即使三段论呈现的真相是,你一向都要为自己的感觉负责,但你从小生长的文化环境教你不要为自己的感觉负责。你学到很多说法,让你不断反驳“确实是你在控制自己的感觉”这项事实。以下是这类说法的简短清单,你之前一再运用这些说法,看看它们传达出来的信息:
·“你伤害了我的感情。”
·“你使我感觉很糟。”
·“我忍不住有这种感觉。”
·“我就是觉得生气,别问我为什么。”
·“他让我难受。”
·“我恐高。”
·“你让我很尴尬。”
·“她真的让我很火大。”
·“你让我当众出丑。”
这张清单可能永远列不完。每一种说法隐含的信息是,你不用为自己的感觉负责。现在重写这张清单,使内容更正确,并能够反映出:你能控制自己的感觉,而且你的感觉来自你对事情的想法。
·“我伤害了自己的感情,因为我跟自己说你对我有何反应。”
·“我让自己觉得很糟。”
·“我可以不这么感觉,但我选择陷入沮丧中。”
·“我决定生气,因为我通常会用生气来操纵别人,而他们认为我在控制他们。”
·“我让自己难受。”
·“我站在高处,就会自己吓自己。”
·“我让自己尴尬。”
·“我一接近她,就会让自己很激动。”
·“我让自己觉得当众出丑,因为我把你对我的观感,看得比我对自己的观感还重,而且认为别人也有同感。”
也许你认为,第一张列表中列出的项目只是用了某种说话方式,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我们文化中的陈词滥调。如果这是你的想法,你应该自问,为何第二张清单上的说法没有变成陈词滥调。答案在于,我们的文化只教我们第一张清单上的想法,而未鼓励我们以第二张列表的逻辑思考。这其中的信息很明显,你应该为自己的感觉负责。你感觉自己所想的事,而且可以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只要你下定决心。问问自己:闷闷不乐、垂头丧气或伤痛苦恼,值得吗?然后开始深入检讨,哪种想法让你产生这些沮丧的感觉。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面子书 (https://www.facebook.com/3rdplanetnews) 或是Telegram。如果你有什么提议的话,欢迎通过各种平台与三三联系。祝大家天天好心情,生活愉快,不要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