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自于《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
快乐好比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会落空;但如果你静静坐下,它反而会在你身上停留。──佚名
有一个富翁,他可以用钱买到任何东西,但他却感觉自己愈来愈不快乐。他相信自己得了忧郁症,寻遍名医,但空虚的心情,却仍然夜以继日地折磨着他。某天,他听说偏远的海滨住着一个很厉害的医生,决定前去看诊。医生听了他的问题,告诉他:“我有个很好的处方,保证有效!”接着递给富商三个纸包。
医生叮咛:“这三个纸包中各有一帖药,你一天服用一帖就好。不过,切记必须在沙滩上服用,才会见效。”富翁半信半疑,告别医生后马上走到沙滩上,打开第一个纸包。但里面什么都没有,只写了几个字:在沙滩上躺三十分钟。富翁觉得自己被耍了,但心想死马当活马医吧,便依照指示,躺在沙滩上。一开始,他心里一直想着自己有多不快乐,但渐渐的,他开始听到海浪的声音、闻到海水的咸味、发现蓝天中的云朵正随着凉风变幻……他就这么一直躺着,直到夕阳西下,他才发觉自己躺了不止三十分钟。
第二天,富翁又来到沙滩,打开纸包。里面还是什么都没有,只写着:在沙滩找出五条搁浅的小鱼,把它们扔回海里。富翁照做了,不知道为什么,当他看到奄奄一息的小鱼,一回到海里马上生龙活虎,他突然觉得心情好像好一些了,于是扔了一条又一条。第三天,他打开最后一个纸包,写着:把你的烦恼都写在沙滩上。富翁找了一根小树枝,在沙滩不断地写着:和妻子的关系愈来愈冷淡、孩子不听话、上个月谈生意不顺利……他写得有些累了,直起腰来,看着自己一连串的烦恼。突然,一阵大浪打上来,又很快就退去了。富翁惊讶地发现,刚刚被他写满烦恼的沙地,又回复平整,彷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放下心中的水桶,才能掷出快乐球
前阵子看了报纸上一篇文章,让我感触良多。文中提到,前暨南大学校长,也是知名作家李家同教授,某次对全国精英高中生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印度穷困地区的人民,穷到必须跟猴子讨食物吃。台下的高中生听了发出一阵爆笑。李教授板起脸孔,生气地说:“这有什么好笑?我是在跟你们说一件严肃的事,让你们看到世界的真相!”
记得我大学时代,曾在儿童作文补习班打工,负责批改学生的作文。某次,老师出的题目是《做个成功的人》,十来个小学中年级的孩子,作文簿里写满“我以后要赚很多钱”“我长大要开奔驰,住别墅”……无一例外。更有孩子写着“我现在一定要用功读书,以后才能当律师、医生,不然会变成农人、工人。”
这些年轻的孩子,正该是纯洁、充满理想与热情的时候,但他们心中却没有同理心,心中只有“自己”,已经学会成功等于金钱,学会势利眼,甚至学会了阶级歧视了!有人担心,当这些孩子长大,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模样?但我担心的,却是以后将看到更多性格扭曲、不快乐的人,我们也将因此付出更多代价。但是,我们能怪这些孩子吗?孩子本是一张纯洁的白纸,该怪的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教我们“获取”,却不曾教我们“放下”。该放下的,不仅是金钱、物质、权力等种种私欲,更包括抱怨、嫉妒、不满足、自我中心……种种你能想到的负面思考。不要以为“放下”只是损了自己所有,白白便宜了别人。因为一个能“放下自己”,长存善良、正直的人,也总是那个最为受惠的人。
某次我与一名长辈聊天,当时这位六十多岁的妇人刚获颁国家级的志工服务奉献奖。问起她投入志工的原因,她给了我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竟是“治疗忧郁症”。我听得一头雾水。原来,她在丈夫过世后,一直郁郁寡欢,看精神科看了几年,每天吃药,仍没有起色。她每天念叨的都是,“我为什么这么苦”?女儿看不下去,硬拉母亲到老人服务中心当志工,出乎意料的是,这彷佛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她愈做愈起劲,病情稳定后,干脆又跑到辅导单位当志工,专门服务罹患忧郁症的成人与少年。
这位长辈告诉我,她从忧郁转为快乐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她的快乐,在于放下。她做了一个很棒的譬喻:“以前,我的双手好比提着两个沉重的水桶,水桶里装满自己的痛苦。但现在我的手必须空出来,好牵起比我更苦的人,所以我痛苦的水桶也自然放下了。”
我们总以为快乐是“获得”,其实正好相反。最有福的人,其实是手心向下的人,这个手心向下的动作,既是“放下”,更是“给予”。别忘了,快乐其实并不难。因为快乐就像一颗皮球,你将这颗球丢向别人,它马上就会反弹回来。不过,先决条件是,你的双手,必须先放下盈满私欲、负面情绪的水桶,才可能掷球。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面子书 (https://www.facebook.com/3rdplanetnews) 或是Telegram。如果你有什么提议的话,欢迎通过各种平台与三三联系。祝大家天天好心情,生活愉快,不要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