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自于《35岁前要有的33种能力》
柏拉图说:“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
可以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
同样的,你也拥有无限的潜能,
只是大多数人不知怎么去激发它。
只要你拥有学习力、忍耐力、
爱的能力、专注力、直觉力等
13种能力中的任何一种
就得以让你内在的潜藏能量萌芽,
拥有的能力越多,能量也就会越积越多,
自然就能受用一生!
没有学习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创造力的枯竭也就是意味生命力的枯竭。就这一点来说,“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永恒的。它需要不断地update,不断地发展,也只有学习力不断地加强,不断地提高,才能保证你的竞争力。我还记得,在学校毕业时,老师直视着坐在台下的我们说:从你们踏出校门的那一天起,所学的知识已经有一半老化掉了。知识老化的速度和世界变化的速度一样,而且会越来越快。所以,你们若想让明天的自己依然具有竞争力,就一定要持续地学习。如果你的学习力每况愈下,那你很可能从一个“人才”变成企业乃至社会的“包袱”。所以,只有学习力才真正可以掌握将来。
美国素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的说法,这不仅因哈佛建校早,更是因为哈佛特别强调个人的创造力,而学习力是创造力的根本,因此,哈佛才将使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学习力当做最终目标。七位美国总统、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总裁曾是哈佛人,光凭这点,就知道哈佛的教学理念是正确的。
当然,在目前日新月异的时代,35岁前的你如果不重视学习和学习力,再高的学历也将被社会所淘汰。因为,学历代表过去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并不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准,更不代表一个人的未来和全部。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有学历的人,但不要迷信学历,特别是高学历的自己,要知道学无止境和天外有天。学历低的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在M型社会的冲击下,不仅让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甚至让35岁以上的在职朋友们人人自危。
最近在面试时常常遇到两种人,一种是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一种是35岁以上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但在经过仔细面谈之后,最后我都没有录用。
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不给这些社会新鲜人机会,也许他们未来就是你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但我忍不住想问这些社会新鲜人,除了学历,你们还具备了什么优势?
而让我最不忍的就是那群35岁以上再来找工作的人,他们也许有妻小要养、房贷要缴,但却不幸面临中年失业或转业,而大部分这个年纪以上要再找工作的人,一定都有他们在职场竞争的弱势条件,他们如果没有在35岁以前通过在职进修多充实自我,几乎都丧失了职场的竞争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历仅能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你的将来。在M型社会之下你更要拥有“学习力”,因为这将是你一辈子的竞争力,也是自我成长的最好方法。
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即使在晚年仍比许多25岁的年轻人活跃,作为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如SONY、通用汽车公司、奇异电子总裁的特别顾问,他经常周游世界,此外,他还写书,而且大多数都是畅销书。尽管很忙,他每天仍然挤出3~5个小时读书,涉猎的领域极广。这是他年轻时养成的习惯。“每隔几年,我就选择一个新的主攻课题,每日攻读,连续3年。”杜拉克率直地说:“那样虽不能使我成为专家,可是足以使我了解那个领域中最基本的部分。我这么做已经60年了。”
只要简单地思考一下,我们就知道杜拉克为什么能在20个不同领域都拥有极渊博的知识。杜拉克是“知识工人”的缩影,他用这个词创造性地描述了新经济中最有价值的资源──脑力资源。
“你的知识和你的经验都是你的新财富。”杜拉克解释道,“那些属于你但不属于你的公司,当你离开之后,你就带走了那份财富。”
“我们在这个新知识经济时代,假如你没有学会如何学习,你就会举步维艰。懂得如何学习,一半要靠好奇心,另一半则靠自律。”杜拉克的一生证明,保持学习的自律,在资讯时代将会得到最好的回馈。
当然,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不能说学什么做什么,而要看到趋势,然后提前学习。现在的优势不代表将来的趋势,现在的流行也不代表将来的趋势,精明的人算得准,聪明的人看得懂,只有高明的人才能看得远。高手下棋也是多看三五步,那么,我们也要多多培养自己的眼光,多向业内的高手学习。要放开胸襟学习,放下身段学习。不跟最好的学习,当然没有办法超越最好的。任何的创新都要先模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那么,如何提高学习力呢?
第一,要具备读有字之书的能力,要善于阅读书本。有字之书,是我们平常说的用文字记载的知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上记载着人类丰富的历史经验,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要在阅读有字之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理解所阅读材料的内容,了解其内涵,把握其真谛、精髓、实质,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
第二,要具备读无字之书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无字之书主要指实践。实践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有字之书要读,善于学习前人的经验。无字之书更要读,善于学习今人的经验,一要自觉地向实践学习,自觉了解实践,尊重实践,总结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二要自觉地学习他人的经验。善于运用“他山之石以攻玉”。
第三,要在读书的过程中,打造钻进去、跳出来的能力。一方面要专心致志,用功夫去阅读书本知识,寻求“真知”。学习要切实地深入进去,甘心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徜徉,并能够去伪存真,真正消化吸收,变“他知”为“我知”。要在学习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善于通过外部特征和表面联系,挖掘反映物件的本质,乃至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要在了解、读懂的基础上,能够跳出书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另外,要善于理论创新。在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同时,善于做“结合”的应用。运用所学知识不是照抄照搬,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把握,灵活运用,并从中不断总结新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形成新的理论,不断丰富知识体系,从而不断使自身的工作得以提高和升华。
第四,边学习边运用。学习运用与运用学习则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学习以及提高学习能力,重要的在于理论与实际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和用中学习。当前,最重要的是以满足公司最迫切的需求,按照“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确实解决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学习已不是一个人一生中某阶段的事,而是一种社会化、制度化和终生化的行为,是现代社会每个人成长进步的客观需要,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就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力已经是一个人基本的生存方式。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这样一个说法:终身学习。那是因为当时的世界变得太快了。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几乎是一刹那间,柏林墙倒了,东西沟通了,要了解和学习的东西一下子堆放到人们面前,所以人们学习的动力被时代激发了起来,空前高涨。
同样,21世纪最优秀的能力依然是学习力。谁学得快,谁就占领制高点。
35岁前的你,准备好了吗?
人常常会逞一时之快,说出或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小不忍则乱大谋”是我们在社会上最常被规劝的一句话。忍,乃是一种大智慧。因此,当有事时,千万要稳健,不要逞一时之快,而坏了大计。
35岁前的年轻人,还是血气方刚,往往容易因一些芝麻小事,就动辄失去理智,此时拥有忍耐力就显得异常重要。因为在这个社会,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被羞辱,或被误解,自尊心受到强烈的挑战。
面对这种状况不外两种处置方法:一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二是以退为进,强忍自安。而事实往往证明,针锋相对,硬碰硬,到头来受伤的可能还是自己。有时候,能忍恰恰是强者。这里所说的“忍”,是指为了大局、为了长远利益而把他人强加给自己的痛苦、怨愤强咽下去,不予反击,求得息事宁人的一种处事方法。有句俗话说:“百忍成金”,它从某种意义上道出了“忍”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忍”有助于缓解矛盾冲突。在和别人发生矛盾时,只要有一方采取“忍”的姿态,主动放弃对抗,就会使矛盾失去继续激化的可能,从而使矛盾趋于缓解。
其次,“忍”能导致问题的“冷处理”。在矛盾状态下,双方头脑发热,不够理智,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一方的“忍”就会使双方脱离接触,获得冷静理智处理矛盾的机会。
最后,从长远来看,“忍”还有助于成就大事。事有大局与局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分。当眼前冲突有碍大局和长远利益时,“忍”的态度就成为顾大局的最佳选择。成大器者往往能权衡利弊,决不会因小而失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种谋略,忍耐是一种弹性的前进策略,有时“以退为进”也可以是一种很好的攻击,就像战争中的防御和后退就是迎取胜利的一种必要准备。
不过,一般人常劝别人或自己:要忍!要忍!!要忍!!!结果却可能只是憋了一肚子气,伤身也伤心,最后一不小心爆发起来,不仅前功尽弃,甚至犹有过之。究竟何为真正的忍,恐怕连自以为清楚者也未必明白。
苏东坡因脾气躁,不见容当道,乃一路贬官,终郁死途中(江苏常州)。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虽被封王,终遭削蕃。有人以为:若能忍,历史或会改观。但是,最可能的结果:苏东坡憋气夭亡于京,宋朝仍旧偏安;吴三桂怒爆心脉暴死,清军照样入关。
所以我认为:有气理当发泄,不该憋住;真正的忍,乃修心养性,根本不动气。然而,人皆有七情六欲,要做到完全不动气,着实难如登天。
因此,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如何才能做到真“忍”呢?
忍”首先是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能“忍”的人通常为人豁达、待人宽厚、品德高尚、有远大理想。他们不会太过计较私利、个人面子,遇事能着眼大局、着眼团结。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对小是小非能忍让,表现出大度胸怀、宽容态度和坚韧品格。
美国BVC公司总裁乔治·豪普常跟同事分享一个故事:有位初次出海的年轻水手,在船遇上大风暴时,受命爬上高处去调整风帆使它顺应风向,但是在他向上爬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低头向下看,颠簸摇晃的船和波涛汹涌的海浪使他非常恐惧,让他开始失去平衡。此时,一位有经验的老水手在下面向他大喊:“向上看!孩子,向上看!”年轻水手照老水手的话做了之后,又重新获得平衡,完成他的任务。
人生道路中,难免会有看起来很糟糕的时候,这时候,你应该看看是否站错了方向。当你面对着太阳,就不会看见阴影;向后看只会使你丧失信心,唯有向前看才会使你充满自信。当前景不太光明时,不妨试着向上、往更远的地方看去。
大多数人在做决定时,都只考虑眼前而不考虑未来;结果快乐没得到,却得到痛苦。事实上,在人世间想达成一切有意义的事,就必须忍受一 时的痛苦。你必须熬过眼前的恐怖和引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或标准把目光放在未来。
“忍”是对自我感情的约束、抑制,是种理智的行为。能“忍”者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尤其是要善于制怒。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忍”的过程即是意志力发挥作用的过程。能不能“忍”,关键看自己意志力的强弱。
我有个朋友小胖在某家广告公司服务10多年,由于刚进公司时,还很年轻气盛,所以就得罪了经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每次只要开会,他自然而然成为会议的首要例行公事──先挨批再说。
被批得灰头土脸的他,当时只想着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在一次聚会中,他和我聊起这个状况,并在酒酣耳热时痛骂他的主管。那时,我就劝他要懂得“忍”,因为如果真的走了,不仅罪名洗不清,还会被贴上不敬业的标签。再说,这是一家蛮有名的广告公司,他大可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自己从中不断地汲取公司的养分,自我“充电”才是要紧之事。
还好,他听了劝,“忍”了下来。整理好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情,埋头苦干,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疗伤,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来回击旁人的无稽之谈。杰出的业务表现,增添了他的信心,也让他累积了许多经验财富,更让他在几年前就爬到经理的头上,成为公司的创意总监。
世界就是那么大,你可以只拥有头顶上的一小片天,也可以拥有整个宇宙,全看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面子书 (https://www.facebook.com/3rdplanetnews) 或是Telegram。如果你有什么提议的话,欢迎通过各种平台与三三联系。祝大家天天好心情,生活愉快,不要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