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自于《百发百中攻心术》
别说“你错了”
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并非意识不到犯了错误,只是顽固地不肯承认而已。所以,当你对一个人说“你错了”时,必然撞在他固执的墙上。
没有几个人具有逻辑性思考的能力。我们多数人都具有武断、固执、嫉妒、猜忌、恐惧和傲慢等缺点,所以我们很难向别人承认自己错了。
而且,一个人说错话或者做错事,总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也会强调客观原因,认为错得有理。
正如罗宾森教授在他的《下决心的过程》中所说:
“我们有时会在毫无抗拒或热情淹没的情形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更固执己见。我们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想法时,反而会全心全意维护我们的想法。显然不是那些想法对我们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我的’这个简单的词,是做人处世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论说‘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备相同的力量。我们不但不喜欢说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车太破旧,也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对火车的知识……我们愿意继续相信以往惯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们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怀疑,我们就会找借口为自己的信念辩护。结果呢,多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变成找借口来继续相信我们早已相信的事物。”
有一位先生,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他的居所布置一些窗帘。当账单送来时,他大吃一惊,意识到在价钱上吃了很大的亏。
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问起那些窗帘时,说:“什么?太过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这位先生却不肯承认自己做了一桩错误的交易,他辩解说:“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用便宜的价钱买到高品质又有艺术品味的东西……”
结果,他们为此事争论了一个下午,最后不欢而散。
当我们不愿承认自己错了的时候,完全是情绪作用,跟事情本身已经没有关系。当我们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对方处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那我们是决不肯接受的。
既然我们自己是这种习性,那么就可以理解别人也具有同样的习性,因此不要把所谓“正确”硬塞给他。
有一位汽车代理商,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常常冷酷无情,决不肯承认是自己这方面的错误,总想证明问题的根源是顾客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结果,他每天陷于争吵和官司纠纷中,心情一天比一天坏,生意也大不如以前。
后来,他改变了处理客户抱怨的办法。当顾客投诉时,他首先说:“我们确实犯了不少错误,真是不好意思。关于你的车子,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合理的地方,请你告诉我。”这个办法很快使顾客解除武装,由情绪对抗变成理智协商,于是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如此一来,这位代理商就能轻松地处理每一件事情,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我们说对方错了的时候,他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也许错了时,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这样做,不但会避免所有的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地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弄错。
古埃及阿克图国王在一次酒宴中对他的儿子说:“圆滑一点。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不要对别人的错误过于敏感,不要执著于所谓正确的意见,不要轻易刺激任何人。如果你要使别人同意你,应当牢记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永远别说‘你错了’。”
尽可能地尊重他人
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大而言之,在社会阶层中,小而言之,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区别,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之分。扪心自问,我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吗?同样,这也正是别人都需要的。聪明的人就要先理解和尊重别人。
有位企业老板一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
这位老板算得上是一位聪明的人了,说话如此委婉、客气,是他好修养、好气度的体现。假如他换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呵斥:“你怎么工作的?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亏你还是大学生呢?”只能让下属委屈,反而达不到纠正对方错误的目的。
有人说的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说话时不尊重对方,因而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
人的心灵就像花朵:开放时会承受柔润的露珠;闭合时会抵御狂风暴雨。假如我们在规劝别人,实际上就是让他的心灵开放。但是,被规劝的人往往用闭合来抵御我们的语言,因为他并不知道我们送的是雨露,而只是知道怎样保护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损伤他的自尊心,尊重别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一般来讲,我们规劝别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别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质上,也确实比别人高,因为你自己觉得比别人的观点正确,这才能劝人;如果觉得比别人低,那就表明你观点不正确,或者对自己的观点不自信,那还去劝什么人呢?因此,劝人的人实际上的位置应该是高的,但这种高,在劝人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只能摆在和被劝人平等的位置上,这不是虚伪,而是方法上的需要。只有当被劝人觉得你尊重他了,设身处地地在为他着想,他才能认真考虑你说的话,才能把心扉打开,才有可能达到劝说的目的。相反,你自恃自己有理,说得对,把位置摆得高高在上,甚至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一派批评人的口气,势必引起被批评人的反感,因为你没有尊重他,他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你,使你不但没有达到规劝的目的,还生一肚子气。如果他迫于某种压力或其他因素,而屈服于你的批评,口头上也许承认自己错了,内心深处还是不会听你的。
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
西方哲学家马斯洛说,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排列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从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将这些需要应用于交谈,要求你善于体察人心,了解对方最迫切的需求,有的放矢,并采用适当的方式予以激发和满足,使之产生所要求的行为。
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权力后,每天做着皇帝梦。一天,袁世凯正在午睡,一位侍婢按时端来参汤,准备供袁世凯醒后进补。谁知这位侍婢进门时不慎,将手中珍贵的羊脂玉碗打翻在地,化为碎片。玉碗的破碎声惊醒了袁世凯,他一见自己心爱的羊脂玉碗被打得粉碎,气得脸色发紫,大声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贱命不可!”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婢女连忙跪着哭诉:“这不是小人之过,婢女有下情不敢上达。”
袁世凯大骂道:“快说快说,看你死到临头,还编什么鬼话。”
侍婢哭着回答:“小人端参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
“混账东西,”袁世凯更加怒不可遏,“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小人不敢说,怕人哪!”婢女哭声更大了。
袁世凯气得陡然立起,咬牙切齿地说:“你再不说,瞧俺不杀了你!”
“我说,我说。床上,床上……床上躺着一条五爪大金龙!婢女一见,吓得跌倒在地……”
袁世凯一听,心中不由一阵狂喜了,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真是要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袁世凯怒气全消,情不自禁地拿出厚厚的一沓钞票为婢女压惊。
婢女终日侍奉袁世凯,对他梦想当皇帝的心理当然体察入微。当宝碗玉碎、生死攸关之际,婢女情急智生,顺口编出“五爪金龙惊落玉碗”的故事。这故事正好“印证”了袁世凯的美梦——真龙转世,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使袁世凯化盛怒为狂喜。婢女不但拣回了小命,还得到了“皇恩”。
这就是要掌握对方需要的重要性。攻心也是如此,只要满足了他的心理需要,没有不能成功的。
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
心理学家说,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人是完全自信的,因此大多数人都特别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一天,妻子请她的丈夫讲出自己的6个缺点,以便成为更好的妻子。他想了想说:“让我想一想,明天早晨再告诉你。”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鲜花店,请花店给妻子送6朵玫瑰,并附上一个纸条:“我实在想不出你需要改变的6个缺点,我就爱你现在这个样子。”当他晚上回到家时,妻子站在门口迎接他,她感动地几乎要流泪。
人大概都有一些自恋,也就是喜欢自己。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是谁?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是自己。人们都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自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这符合人的自我中心的本性。如果别人喜欢我们,就比较容易赢得我们的喜欢,而不管他客观上是怎样的人。
看看你身边的人,你想过你喜欢的人通常具有哪些特征吗?你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漂亮吗?还是因为他们聪明?或者是因为他们有钱?有社会地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通常喜欢的人,是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他不一定很漂亮,或很聪明,或者很有社会地位,仅仅是因为他很喜欢我们,我们也就很喜欢他们。这个规律叫做相互吸引定律。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呢?因为喜欢我们的人使我们体验到了愉快的情绪,一想起他们,就会想起和他们交往时所拥有的快乐,使我们—看到他们,自然就有了好心情。而且,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使我们受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为他人对自己的喜欢,是对自己的肯定、赏识,表明自己对他人或者对社会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说:“我宁愿选择喜欢我的人,也不要选择我喜欢的人”。人都有惰性,无休止的付出却得不到回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而和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非常轻松快乐,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用心地对待你,让你开心,把你放在心上,你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有些人很善于利用这个心理定律赢得别人的好感。那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表现出喜欢对方的样子。
增加见面的次数
现在社会上很多包二奶、包三奶、包四奶……的现象,男人们好像永远都是见一个爱一个,新欢总比旧人吃香,自古至今,都是如此。正所谓“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人的天性使然吗?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向被试验者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只出现了一两次,然后请被试验者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验者更喜欢那些看过很多次的熟悉照片,而非那些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人的心既坚强又柔弱,是一个很奇妙的存在体。有些感情因素,比如喜欢,会在不知不觉的接触中产生。接触频率,或者说见面次数越多,越会喜欢。
假如你想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赏识,你就有必要经常向领导汇报工作。工作一开始,就要先汇报,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要按时汇报,进行到一定程度,要及时汇报,工作完成,要立即汇报。这样,经常性地汇报,与领导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见面的次数也多了,让领导了解你的机会也多了,与领导越熟悉,领导越有可能喜欢你,这样,提拔你的可能性就大了。成不成,混个脸儿熟,机会总要大些。
如果我们想与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不妨多找机会和他见面。
对别人表示关心
不需要怀疑,人最关注的就是自己。所以,你要对别人表示关心。
有些人和同事、熟人、朋友许久没见面了,但见了面后,却仍然还像平时一样,这样岂不令人伤心。试想如果你许久没上班,上班后别人见到你没有任何特别的表示,你心里一定会有这种感觉:我这么久没来上班原来他们还不知道,我在他们眼里太不重要了。既然你有这样的感觉,别人也一样。下次你遇见许久没见的朋友时,别忘了用惊讶、亲热的语气表达你的问候。“好久没见你了,干什么去了?”“好久没见了,真有些想你。”
关心别人,意味着被他的兴趣所吸引,为他的高兴而高兴,因他的担忧而担忧。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他必将赢得真正的友情,必将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获得毫不犹豫的帮助。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面子书 (https://www.facebook.com/3rdplanetnews) 或是Telegram。如果你有什么提议的话,欢迎通过各种平台与三三联系。祝大家天天好心情,生活愉快,不要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