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寻斧效应
寻斧效应
1683
寻斧效应

“持有不合理信念和认知方式的人,会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占上风,并影响到自己的行为”

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庄园里,园主在地窖中储存种子的时候,将一把斧子忘在了地窖中。今天后,当他要用斧子时,才发现自己的斧子不见了。自家的斧头去了哪里?他在自家门后面、桌下面、堆柴草的房里到处找遍了,依然没有找到。

“到底是谁偷走了斧子呢?”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因为两天前他们刚刚吵过架。于是,他仔细地观察邻居家的儿子,看他走路的样子,很像,不仅如此,连他的神态、动作、表情也像,甚至他说话时的声调,都像是偷了斧子之后的反应。总之,园主越看越像,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偷走了斧子!

过了几天,园主又到地窖去储存物品。当他打开地窖门时,发现了那把斧子正躺在地上。第二天,园主再看邻居家的儿子的时候,他的举动和言行,就连笑的神态,就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子的样子了。

这个古老的寓言所讲述的就是心理学上的寻斧效应,即虽然只是一个寓言,生活中疑邻偷斧的现象却比比皆是:领导对他态度冷淡一点,便认为领导对他有了看法;女朋友因急事不能赴约,便猜疑她是不是变了心;自家电费高了,便怀疑是邻家窃电;

……

【二】

为什么会产生“寻斧效应”?

产生“寻斧效应”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人们总是会轻易地从自己的角度去处理事情。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可以很明了地揭示这其中的道理:

有一天,神甫邀请医生、商人和艺术家来家里吃饭。吃饭时四个人谈论起了有关人的认知方面的话题。神甫说:“人的认识不同,对某一事物的体验也就不同,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三位客人都迟疑地摇了摇头。神甫说:“那好,我们就来个当场测试。请问三位到我这里来是不是都经过了本城最繁华的那一条街道?”人异口同声的说:“是的。”神甫说:“那就请你们描述一下你们一路的所见所想。一定要诚实。”

艺术家说:“我沿街而行,看见这条街道在金红色落日的余辉映衬下就像画一样美丽。我真想把它画下来,好让那些认为我们的城市不美丽的人们看看。”

商人接着说:“我一路走来,发现这条街道充满了商机,比如在十字路口处,如果开一家冰淇淋店,那么两条街上的人都可以来买我的冰淇淋。”

医生说:“我通过街上的药店橱窗看到药店里的买药人,我就想这些人或许根本不需要那些被包装得五彩缤纷的药,他们需要的是新鲜空气与睡眠。”

三个人在同一时间走过同一条街道,看到的应该是同样的事物,为何他们眼中的街道却全然同?原因在于人的内心——认知能力。内因决定外因,信念会影响认知方式,而认知方式又会加强和影响信念。

所以,心理学家认为,“丢斧事件”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和脱逸行为的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信念和认知方式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三】

如何找到你的斧子?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

句话都能让他琢磨半天,这样势必会影响与人交往,还会影响自己的心情。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疑神疑鬼的毛病吗?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加强积极的自我暗示。俗话说:“疑心生暗鬼。”积极的自我暗示会让你轻松自如的与人交往,培养对人基本的信任。

及时沟通,解除疑惑。一旦你有了猜疑,不要把它长期闷在心里,这样最容易产生封闭性的恶性循环,最好开诚布公地与对方谈谈,这样才能消除误会。

冷静思考。生活中总会有许多猜疑,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左右,觉得自己的想法顺理成章,所以,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该冷静思考,寻找产生猜疑的原因。你会搭建思考框架吗?你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吗?到底如何为你的大脑腾出更多的思考空间?请收阅微课什么叫会思考?你的思考力打几分?

采取行动前再思考3分钟。佛经上有句话:“初念浅,转念深。”在采取行动前,多思考有助于深入了解真相。

【四】

当被疑为“偷斧”的人,如何破?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因为原来的封地在周地,所以世人称他为周公。周公一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代,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武王去世后,因成王年幼,周公没有到鲁国就封,而是留在镐京代替成王执掌朝政,成了周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周公代替成王执掌政权,引起了朝廷中很多人的怀疑,甚至还引发了“三监之乱”,使周公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然而,面对众人的质疑,周公没有将自己陷入被动,而是用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对周王朝的忠诚。很快,周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成王及大臣们,最后,他也得到了成王及大臣们的信任和支持。

在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怀疑为那个偷斧子的人,并且斧子永远不会自己回来,就有可能一生被视为偷斧的人。当被怀疑为偷斧子的人时,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并理性找出消除误会的方法。另外,学会适度自我安慰也是避免自寻烦恼的方法,正所谓:“难得糊涂”。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面子书 (https://www.facebook.com/3rdplanetnews) 或是Telegram。如果你有什么提议的话,欢迎通过各种平台与三三联系。祝大家天天好心情,生活愉快,不要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烦恼。

团队管理的十条核心准则:要结果,不要借口!
团队管理的十条核心准则:要结果,不要借口!
本文取自于《职场心理人际学》微信公众订阅号   1 明确的构架 任何一个部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明确或者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架构的关键是:谁在什么位置,负责什么内容,一定要明确。 所谓“明确”的意思是:不允许两个人交叉负责!也不允许集体领导干涉!重点是不允许有模糊的领域! 出了问题,清楚谁应该承担责任。取得了成绩,谁的功劳也很清楚。 2 明...
1481 发布于:2023-01-29
人可以精,但不能阴
人可以精,但不能阴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公众订阅号   三分精明处世,七分厚道待人。 古语有云: “精,乃智慧;阴,乃邪恶。” 人生在世,可以适当精明,保护好自己,但千万别阴险做事,伤害别人。 如此才能问心无愧,安稳自在过一生。 01 算计别人,就是算计自己。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京城有一个洗衣匠,他的店铺生意很好,而他的邻居是一...
1129 发布于:2023-01-29
管理好一个团队,必须先消灭负能量的人!
管理好一个团队,必须先消灭负能量的人!
本文取自于《职场心理人际学》微信公众订阅号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支足球队的成绩糟糕通常要首先追究的足球队总教练的责任,一家公司业绩不好追究的应该是总经理的责任,而一个团队的绩效水平不佳那么首先追究的是部门经理的责任。    &nbs...
1234 发布于:2022-12-25
领导问“你对公司有啥建议”回答这三个字的人,都很危险!
领导问“你对公司有啥建议”回答这三个字的人,都很危险!
本文取自于《职场心理人际学》微信公众订阅号   在职场上,我们总是能遇到一些来自领导的送命题。 在吗?你觉得xx同事,怎么样?对公司有什么看法、建议? 当你遇到这些问题时你会怎么回复? 1. 小张啊!你来公司也有一段时间了,有没有什么看法、建议啊?”领导笑着问。 “没有没有,咱们公司挺好的,我没啥建议。”小张连忙客气答道。 “没事儿,说...
1232 发布于:2022-12-25
领导有这4种特征时,说明领导是小人,要懂得甄别!
领导有这4种特征时,说明领导是小人,要懂得甄别!
本文取自于《每天学点HR》微信公众订阅号 对职场上从来不缺乏“小人”,不过,如果你遇到领导是“小人”,那你就得注意了! 当领导出现以下这4种特征时,就说明领导是一个小人,我们要懂得甄别,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在职场上生存。 而做一个好的领导,就要努力做到四点:出了问题不甩锅,不奚落员工,不拿下属当挡箭牌,不占下属便宜,这4点听上去很简单,但很多人却做不到,最终成为小人。 希...
1297 发布于:2022-12-25
成年人相处潜规则: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知理不争辩
成年人相处潜规则: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知理不争辩
本文取自于《不二大叔》微信公众订阅号 印度古代哲学家白德巴有一句名言,曾经流传许久: “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 人与人交往,张开嘴巴就收不住的人,看似能说会道,其实最无成效。 能忍住口舌之欲,是成年人最大的聪明。 知人不评人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老张和发小老李相约喝酒谈心。 酒过三巡,兴致正浓,老张问老李:“认识这么久,你觉得我有什么缺点要...
1275 发布于:2022-12-25
人不开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够
人不开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够
本文取自于《不二大叔》微信公众订阅号   作家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写道: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是啊,不管你是开心还是不开心,这一分钟都会过去,与其郁郁寡欢,不如嘴角上扬。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开心未必来自于一些具体的事,而是因为智慧不够,让自己陷入不值得的痛苦里。 人之所以不开心,是智慧不够 ...
1394 发布于:2022-12-25
为什么好员工走了?(深度好文)
为什么好员工走了?(深度好文)
本文取自于《HR职场圈》微信公众订阅号 我想,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离职”这件事,要么是自己离职,要么是同事离职,要么是亲友离职——为什么会想到去“离职”? 离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因素制约的,有主观因素衡量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认为恰当的理由。甚至,一些很好的人才、在上司眼中很有前途的人也会出现离职的现象。 是平台不好吗?是工资不够吗?是制度不合理吗?或者说,是这个人忠诚度不...
1400 发布于:2022-11-26
此网站将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为您带来更好的服务和功能, 相关信息已注标在了隐私声明使用条款。 你是否同意并继续使用此网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