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掌握求职心理,找到池塘钓大鱼
掌握求职心理,找到池塘钓大鱼
1297
掌握求职心理,找到池塘钓大鱼

本文取自于《上班路上的心理学》

所有人都知道这年头找工作难,可是为什么又会有许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是真的缺乏人才还是求职者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求职过程中,会有许多心理陷阱让你不能如愿以偿,你知道该如何扫除这些障碍吗?本章主要是针对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们,因为各种求职心理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特别需要有人帮他们端正心态,成功就业。

自卑心理——找不到职场“制高点”

在一场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大多数招聘单位对录用者的月薪承诺为千元上下,试用期往往只有几百元。但是投递简历者络绎不绝,没办法,大家都知道这年头大学刚毕业工作不好找。可是一家摊位前却冷冷清清,格外显眼。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一家香港IT产业公司驻内地的分公司。在其招聘简章上,除列出对应聘者学历、研发能力、相关经历等要求外,还赫然写着用工待遇:月薪6000~8000元、办理外资“三金”、交住房公积金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会“门前冷落”呢?

在场的记者感到很纳闷,于是拦住了一位大学生询问,那位男同学是这么说的:“一个月8000元,我想都不敢想,他们要求肯定很高,我自己的经历和技术肯定不行。再说,谁知道这家单位是在招聘人才还是在做企业形象展示?”原来是这样,想必这位男生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真的是这样吗?于是记者又去采访这家公司招聘处的经理,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公司是上市企业,没必要花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作形象宣传。只要能胜任,在我们这个行业6000多元的月薪是正常现象。一些应聘者往往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吓得不敢报名,这是公司早就预料到的。而企业正是需要有足够自信、有很强专业技能的有用之才!至于工作经历的要求嘛,这是相对的,大学毕业生的实习也算得上是工作经历!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金刚钻、敢不敢来揽这个瓷器活儿。”

那么多大学生里面,真的就没有出类拔萃者吗?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大学毕业生们最大的心愿,而进入那些知名的大企业更是广大毕业生的梦想。为什么在机会面前,却不肯相信自己的能力呢?这就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信心不足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诸多因素,但主要还是心理原因造成的。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本来挺自信的,可是面对激烈的竞争,梦寐以求的企业对自己的简历一点儿回音都没有,也许是投了无数份简历都没有下文,于是开始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开始不敢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而另外一些同学,大学学习不太好,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客业市场就心里发憷,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在求职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甚至觉得自己确实真的不行,也不敢说“行”,总是说“试试看”,显得很没自信。

一般说来,缺乏自信的人,多是性格内向、勤于反思而又敏感多疑的人。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但不懂得如何积极地获取自尊,而是采取消极退避的方式以保护自尊。为了追求一种不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安全感,为了不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于是不敢坦率地介绍自己,不敢大胆地推销自己。他们唯恐别人瞧不起自己,实际上正是由于自己低估了自己,而别人对他们的轻视态度,常常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自卑和退避所造成的。

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必须认真加以克服。经过求职,要勇敢很多,成熟很多。其实,心理上的最大障碍是自己,阻碍成功的最大敌人也是自己,不要总是想象负面的结果。

自卑感往往产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要克服自卑感,就必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心理专家们建议,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多做些把握较大的事情,因为任何成功都会增加人的自信,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自我表现能力,是克服自卑的根本途径。

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优点集合起来,一一列举,做成一个优势清单。所谓的优点是能如何运用你的才干、能力、技艺与人格特质出色地完成工作,这些优点也就是你能有贡献、能继续成长的要素,这个优势就是你竞争的法宝。

那些不相信自己的求职者们,如果连简历都不敢投,又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机会呢?如果你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较低的定位,又怎么能抢占职场的“制高点”呢?不管结果怎样,至少都要有试试看的勇气吧?试着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

盲目心理——求职失败的心理大敌

还是学生的时候,大家就对职场有了种种憧憬,勾勒出一幅幅未来工作的图画。转眼毕业了,要找工作了,你梦中的图画是越来越清晰还是越来越模糊?你的梦想与现实接近吗?你在依据什么找工作?会去哪些企业求职呢?你还在坚守着心中的职业梦想吗?

有媒体曾经对此做过调查,对象是将要找工作的大学生。当被问及“参加招聘会,你一般会投几份简历”时,有25-81%的人表示自己投简历超不过10份;22-58%的人表示每次也就投一两份;38-71%的人表示如果没合适的工作,自己一份简历都不投;剩下1-29%的人认为多投简历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所以每次招聘会带多少投多少简历。这种到处投简历的行为,就是盲目心理。

至于“你觉得企业的哪些信息是需要了解的呢”,22-58%的人要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27-42%的人想要了解以后会不会有发展;29-83%的人表示薪资待遇、人文环境都是需要了解的;还有20-97%的人不做了解,只要专业对口,就去投简历。这种对将要去的企业一无所知的行为,也是盲目心理。

另外一些盲目心理的表现是:不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求职之前不作任何准备;一切顺其自然,有单位要就行……

大家都知道目前职场求职竞争非常激烈,于是挖空心思、想尽各种办法去求职,但是,我们看到了,许多时候大家却非常盲目,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职场认识迷茫、对自身认识不足、没有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招聘会上,东奔西走、四处打探,就像一群自由电子,自由移动、自由奔跑、自由撞击,不知在哪一条路径上,奔向那个属于自己的目标。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职位搜索器挑出上百个相关的简历,然后只用短短的5分钟,就能投出数百封简历,这在平时求职时无法想象的效率,如今却能在网上通过各类求职软件轻松实现。于是,随着求职竞争的加剧,应聘者抱着“海投”的求职心态,希望多投一份简历,能多一份希望,这样的迫切心情在应届生中尤为强烈。

那么,结果如何呢?事实证明,“海投”的成功率很低。一份知名求职网站的数据表明,网络简历投递的回复率不到10%,一些通过“求职通”和“简历群发器”等计算机软件“海投”的简历,回复率更不到1%。即使是名称相同的岗位,其工作内容的差异性也很大。因此,公司的HR们对于一些“大众化”的简历基本不会考虑。此外,一些公司的服务器会过滤群发邮件,也许你“海投”的简历没到达HR的手中就直接进入了“垃圾箱”,怎么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呢?

招聘会现场的“海投”也是一样。且不说纸张成本和排队等候的时间成本,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的盲目“海投”,也让自己陷入了“围城”。其实即便某些公司给你offer,你也不乐意去,何苦浪费彼此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而且,许多求职者不仅对本专业的优劣势缺乏了解,而且对所应聘企业及岗位缺乏了解,这是造成他们徒劳无获的最主要原因。

招聘会上,当一位应征者介绍自己攻读了金融双学位时,招聘经理笑了:“读金融应该去做基金,怎么来应聘营销岗位呢?”

是啊,金融的专业性很强,与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相比,去应聘营销岗位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为什么不给自己做更加精确的职业定位呢?找工作虽然艰难,但也不能盲目地四处出击。你至少要考虑下面这些方面的内容,否则就是盲目求职:

从外在因素来说,要考虑当前的整体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各行各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自己面临的一些就业机会,以及自己的家庭环境等因素;而从自身的角度讲,了解和分析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我喜欢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我适合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性格、气质、天赋才干、智商情商等);我擅长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比如言语表达、逻辑推理、数字运算等);我能够做什么(主要包括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

每一位求职者都要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早做规划,在就业之前多了解与专业相关企业的信息,通过多渠道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情况等,以便随时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要边规划边学习,再规划再学习,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依赖心理——与职场格格不入的心态

求职过程中,最典型的依赖心理表现在职场新人身上,他们中超过半数的人在找工作时依赖学校和家人。强烈的依赖心理导致了许多人甚至不清楚如何正确撰写自己的简历。

2006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过一份“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41-61%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家庭社会关系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而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

在网络上,也有不少职场人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家庭关系已经成为求职路上的一道重要门槛,依赖父母不仅是求职的捷径,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了必要条件。

不少大学毕业生表示,他们并不想依赖父母,实在是“形势所迫”,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在某些时候会直接关系到求职的成败。但是,家庭背景是父母给的,社会关系的建立主要靠的也是父母的基础,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找工作靠关系、靠父母已经在大学生的意识里生根发芽了,甚至还有人直言:“大学生找工作就是比爹!”

“想找工作,当然是本地人更有优势,毕竟爸妈的关系都在这里。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就要让爸妈想方设法托朋友找关系才行。”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这么说道。因为她是外地人,父母的关系网不在这个城市,在找工作时她四处碰壁,只好无奈地回到家乡就业。还有一些求职者认为父母帮忙找的工作比较安全可靠,不太会上当受骗。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找工作靠关系的这么一种心态,于是他们在求职时选择了“啃老”。

通过上面的现象可以看出,职场新人求职“啃老”已经成为职场中的普遍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依赖心理呢?原因是由于“80后”职场新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承受了两代人的宠爱,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到了求职的关口上,父母们习惯性地为孩子“包办”一切,而这些即将走入职场的新人也对父母有着很深的依赖,才造就了“80后”职场新人求职也“啃老”的现象。

那么,这些家长和职场新人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职场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和职场新人都该放开架在彼此身上的“枷锁”,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相对地,职场新人也应该减少对父母的依赖,靠自己的能力去适应社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多参加学校、学生会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家长从侧面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此外,还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与心理学家、职业规划师等专业人士多聊聊,从中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让孩子发现除了父母之外,他们还有别的求助的渠道。

现在就业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依赖家庭的理由。适当的家庭帮助是可以理解的,但更多地应该是让大学生自己去锻炼,去经历这一人生过程,家长也应放开手,让大学生独立地去面对问题,增强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大学生的才能,使其素质在磨炼中得到肯定与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走进社会。

除了刚毕业的大学生之外,在职场打拼多年的人们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只是形式不一样。许多想要跳槽的求职者对网络表现出某种依赖。

调查数据显示,网上求职者在求职期内每天至少访问一次招聘网站的最多,占377%的比例;每周不少于三次的则占706%,充分说明网上求职者对招聘网站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专家表示,相比其他招聘方式,如此频繁地光顾招聘网站,既证明了网络招聘便捷、低成本的优点,但也要防止形成依赖:习惯性地上招聘网站浏览招聘信息,给现有工作状态带来不良影响。

毋庸置疑,工作经验不甚丰富的人希望得到就业方面的实质指导,提高找工作的有效性与成功率。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因为一些有用的求职指导信息,比如面试要点指导、简历制作指导、薪酬信息、搜索引擎等等对他们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借助所有可能的帮助,但千万不可以因此而形成依赖心理。所有外在的帮助都是次要的,想要在职场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你只能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你一生一世,你必须独立成长。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面子书 (https://www.facebook.com/3rdplanetnews) 或是Telegram。如果你有什么提议的话,欢迎通过各种平台与三三联系。祝大家天天好心情,生活愉快,不要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烦恼。

“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这4个地方,最好不要久留,真有理!
“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这4个地方,最好不要久留,真有理!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公众号  老人常常告诫我们:"人的一生,不能浑噩度日,要找寻自己的价值。"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人,每个人来到世界上的时间、缘由或许都不一样,每个人在世界上的生活轨迹也有所不同。 有的人能够在世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名垂青史;有的人却一生平淡无奇,籍籍无名;更有甚者,一生极其失败,终日浑噩,像是来人间旅游似的。这样毫无作为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898 发布于:2023-09-17
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会很灵验的!不信你看!
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会很灵验的!不信你看!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订阅号 人生在世,难免因为嘴巴而吃亏,当说了不该说的话后,可能引发的后果,将是你始料不及的! 平日里,我们说话一定要特别注意,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会很灵验的! 乱说话可能会要命的 佛说:一句话就能毁灭一个人,而培植人却需要千语万言。 管好自己的嘴,否则,乱说话不仅会带给自己麻烦,甚至可能会要命。 看到一个案例说: 一对夫妻经常...
837 发布于:2023-09-17
这三种家庭将走向兴旺,尤其是第一种
这三种家庭将走向兴旺,尤其是第一种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公众号 家是什么? 家是一个人的避风港,可以给你依靠,可以为你疗伤。 家是什么? 家是一辈子的安乐窝。为经营它奋斗,辛苦操劳一生! 家庭的兴旺,是我们奋斗的初衷,是我们美好的心愿,是我们毕生的所求! 疫情过后,这三种家庭将越来越兴旺,尤其是最后一种。 01 以孝为首的家庭 百善孝为先,亲情是最重! 很喜欢一句话...
809 发布于:2023-09-17
年后尽量不要让儿女从事这3种工作,钱再多也别做,坚持再久也没前途
年后尽量不要让儿女从事这3种工作,钱再多也别做,坚持再久也没前途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订阅号 钱再多也别做,坚持再久也没前途。 当我们培养孩子时,总希望他们能有出息,能有广阔的前程,让父母感到安心。 但如今社会上的行业越变越多,许多行业虽然表面上是一样的,其实工作性质差距很大,前途差距往往不止一星半点。 下面这3种工作,如果遇到了,就要记得告诉自己的孩子,即使再多的付出,也不要去做,因为这样的工作坚持多久都没有前途。 01 ...
936 发布于:2023-09-17
老祖宗留下10句话,说穿人性,看透人生
老祖宗留下10句话,说穿人性,看透人生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订阅号   人不怕失败,怕的是自己怀疑自己。 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 留下的老话,都是对人性的总结、对人生的认识。 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01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给别人提供帮助,远胜于时过境迁后的闲话。 ...
937 发布于:2023-09-17
钱,是验证人心的最好标准!
钱,是验证人心的最好标准!
本文取自于《实用心理学》微信公众订阅号  邹韬奋曾言:“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 钱,是感情的照妖镜,也是人品的试金石。钱真是个好东西,瞬间就能看透人心,暴露人性,测出人情到底几分冷暖。俗话说,借钱考验的是人心,还钱暴露的是人品。 借钱,可以看透人心,无偿借给你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信任,是情谊。 还钱,暴露的是人品,人品好不好,还个钱就知道了。 &nb...
1531 发布于:2023-07-07
领导一画饼,我两个月不休息
领导一画饼,我两个月不休息
本文取自于《每天学点HR》微信公众订阅号   我们的室友小熊,最近两个月都没怎么休息过。每天早出晚归不说,连周末都要躲在房间里开上一整天的线上会议。 大家有点害怕,平时一向热爱生活,甚至每天都要给自己做便当的小熊,怎么变成工作狂了? 拉住她盘问了一番,我们才知道,原来她被领导的1V1谈话打了鸡血,正准备为公司赴汤蹈火…… 01 领导一激励,我两个月...
1127 发布于:2023-07-07
“不听话”,才是职场人成长的开始
“不听话”,才是职场人成长的开始
本文取自于《每天学点HR》微信公众订阅号   你的绩效怎么样?符合你的预期吗? 小北的绩效结果就在他的意料之外: 他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领导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推不拒,这一年的业绩也可圈可点。本来以为他今年一定能妥妥升职加薪,结果到了年底,领导反而给一个不那么听话的同事打了A,他只能屈居B+。 就因为那位同事的项目方案被领导毙掉后不甘心放弃,跟领导据...
1216 发布于:2023-06-18
此网站将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为您带来更好的服务和功能, 相关信息已注标在了隐私声明使用条款。 你是否同意并继续使用此网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