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自于《动机心理学》
在一生中,我们常会发觉自己有一些反常行为。许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心理学发烧友可能会由此而夸大其词,措辞浮夸地宣称“人类行为是非理智的”。这种说法仅仅流于表面,并未对一直作用于人类理智的古老心理机制有深刻的认识。反常行为并不意味着人们的行为或思考是非理性的,而是意味着人类控制自我行为的意识有时是十分局限的,有时是微弱的,有时是与自身的所作所为毫无关联的。若我们曾留心观察过,我们就会发觉,不管意识层面的企图是什么,我们的内心都会有一些反面的力量在不断推动、诱惑甚至决定我们的行为,哪怕我们曾有意识地去抵抗这些力量。绝大多数会自省的人都会承认,他们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们的这一结论是正确的。
吉姆把论文拖到最后期限
六周前,吉姆就知道美国文学课需要上交一篇八页篇幅的论文。其实,他早已经开始构思这篇论文了,估计只需不到十个小时就可以写出来。他曾好几次下决心开始写作,希望早点写完,但是他又总是逃避这件事,始终一个字都没写。直到现在,时间已经到了深夜,距离交作业的时间只剩十个小时。他着急了,开始疯狂地拼凑字数。在这十个小时里,他争分夺秒地写作,十分专注。他不休息,不看电视,也不玩游戏,这些都是他平常最喜欢做的事情。他感到巨大的压力,总是发脾气,也觉得十分疲倦。十个小时后,他完成了论文,并按时上交了作业。之后,吉姆整个人都很开心,巨大的压力消失,他一下子就轻松了。他甚至感到一种狂喜,即使是熬夜十个小时赶论文,他现在也觉得疲惫。他觉得,他可以把握任何事情,克服任何障碍。吉姆暗暗下决心:“从现在起,我再也不会把事情留到最后了,我再也不想像疯了一样赶时间做事,这简直是种煎熬。”但是,吉姆注定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过程。在开始做事前,他依然会拖延上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直到最后期限在即,再拖延一秒都不行,他才不得不开始。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很常见,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有事要做,却还要在一些无意义又琐碎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呢1?为什么我们不能抑制拖延的冲动呢?那些仅仅是做完工作的人,与那些勤奋地提前或及时完成工作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我们明知道拖延到最后一秒,一边要承担着压力和焦虑,一边要突击完成任务,却还是无法提前开始工作呢?况且,拖延还会导致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许多人都觉得自己缺乏意志力。然而,最后期限帮我们唤起的意志力并不十分可靠。在这种时候,我们会觉得,只要有了动力,就没有什么难事。但是没有人想持续处于一种焦灼的压力状态来完成时间紧迫的任务。那些常因工作而陷入这种状态的人,通常也会讨厌他们的工作。而且,这种高压状态还会对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事实上,人们有可能享受一种高效率、高产出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最后期限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但这与所谓的意志力无关。在这本书中,我们会认识到,意志力是一种不稳定且不太重要的因素。要想实现上述理想的工作状态,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动机。不过,我们先读完下面几个例子,再来看看动机到底是什么。
安玛丽去健身房的次数越来越少
安玛丽在努力减肥。她在当地健身房办了健身卡,刚开始的两周,她每天都迫不及待地去健身房健身,完成一系列的锻炼。到了第三周的周一,她开始有点不想去,但最终仍然要求自己出门去了健身房。这一天后,她突然觉得,自己偶尔一天不去,也没什么关系。自从有了这种想法,她就像很多人一样,每次去健身房前都得花不少时间说服自己。大多数时候,她都受这种想法影响,最终没有去健身房。不久,她便发现自己每周只去一次健身房,接着是两周一次,直到最后,她完全不去健身房了。这是一个关于失去动机的典型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
约翰忽然发现自己嘴里有一支香烟
约翰今年36岁。他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正在努力戒烟。他有18年的烟龄,每天吸半包烟,现在他想彻底戒掉抽烟的坏习惯。一天下来,他有许多时刻都特别想抽一支烟,但是一想到戒烟的誓言,他就忍住了。第一天,他成功地抑制住了烟瘾,一支烟都没抽。第二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嘴里有一支点燃的香烟。他其实是从口袋里拿出了烟盒,从中抽出一支,放入嘴里,接着又
从口袋里拿出打火机,点燃香烟,再把烟盒和打火机放回口袋。吸了几口后,他才突然意识到他的行为已经违背了戒烟的誓言。接着,他猛吸了一口,便把烟扔了。接下来的一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他把口袋里的烟锁在了办公室的抽屉里。他非常想抽一支烟,但他想到自己必须打开抽屉才能拿到烟,便忍住了。
又过了一天,他在室外散步,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手里正拿着一支点燃的烟。原来,他把抽屉里的烟拿出来了,走到室外,点燃了一支。其实,他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直到吸了几口之后,愧疚感才油然而
生,他意识到自己违背了戒烟的誓言,于是猛地把烟丢了。后来,他索性把烟全扔了,杜绝任何吸烟的可能。他感到烟瘾十分强烈,但没有烟,他只能忍住了。然而,他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他总想着去买烟。最终,他觉得戒烟这一痛苦的尝试会给他的工作带来难以接受的后果,于是买了一包烟,并决定推迟戒烟的计划——或许,应该等到假期再戒烟。于是,约翰又回到了每天抽半包烟的状态。在这个例子中,约翰实际上很努力地戒烟,比起大多数戒烟的人,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是,哎,他戒烟的策略中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这本书的最后,我将会给约翰一些建议,帮他下次成功戒烟。
俊熙决定再玩十分钟就放下游戏
寒假来临,俊熙回家了。假期里,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和几件想做的事之外,俊熙没什么特别紧急的事需要做。寒假的第一天,他早上八点就醒了,家人都还在睡觉,他也没想好要做点什么。为了打发时间,他打算重拾童年时的娱乐活动——玩电子游戏。他好长时间都没有玩电子游戏了,上大学后也没想再玩。小时候玩的PS2游戏主机还在他房里,他点进了一个早已忘记玩法的游戏,怀着一丝怀念童年的感伤,重新开始玩起来。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玩得很开心,并渐渐熟悉了游戏的玩法。十点,他吃完早餐,感觉有点困,发觉没有什么事可做,于是又开始玩游戏。他玩了几个小时,乐在其中。他看了下时间,发觉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了。他想:不玩了,我得开始我的一天了。我应该去跑跑步,快点做完寒假作业,或许还可以见见老朋友。正准备出门时,他又打算再玩十五分钟。十五分钟过去了,他仍觉意犹未尽,决定再玩十分钟。就这样,他一直推迟出门的时间,有时是忘了时间,有时是意识到已经超出了规定的时间,便又加时十分钟。直到下午五点,他感到饿了,才放下游戏机,走出房间。他打算跑会儿步,到附近的一家餐馆吃个汉堡包。他确实按计划做了,但等回到家后,他完全没有心情写作业,便又开始玩游戏。他一口气玩到深夜,直到深夜两点,他感觉自己已经筋疲力尽,倒头便睡着了。
接下来一天,他在十点半醒来,吃完早餐,又很想玩游戏。之前,他就和几个朋友约好傍晚七点在酒吧见面。他打算先玩一会儿游戏,反正离聚会时间还有整个下午呢。玩着玩着,他忘记了时间,整整玩了八个小时。直到傍晚七点整,他突然意识到得去见朋友了,才匆忙地换好衣服,朝酒吧奔去。他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心里还想着游戏,隐隐约约想再玩玩。回家路上,他十分期待再玩会儿游戏。不一会儿,他回到家,马上又开始玩起游戏,并再一次玩到深夜。接下来的几天,情况一直如此。俊熙忍不住一直玩游戏,除非有什么必要的事情去做,他才会停止游戏。在假期前几天,俊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玩游戏,平均每天会玩十二个小时。他反复下决心要戒掉游戏:再玩最后十五分钟,再玩二十分钟吧,再玩最后一个小时吧,就再也不玩了。可他总是违背规定,或是玩起来就忘了时间,不知不觉又玩了几个小时。等他终于停下来,他才会出门吃点东西,或是出门办点事,但是只要一回家,他便又回到游戏世界,玩的时间越来越长。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六天。在第六天快结束的时候,俊熙终于通关了。他马上对游戏失去了兴趣,平静地将PS2放到了一边,没有任何不舍。在此之后,他没有再玩这个或者其他游戏,而是按照之前的计划过完了寒假:做家庭作业、和朋友出去玩、投身于一些更为有益和成熟的兴趣活动中。
在俊熙的故事中,我们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俊熙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玩电子游戏;二是俊熙在什么情况下完全放弃玩电子游戏;三是俊熙有没有可能再去寻找一个电子游戏玩下去,继续之前的经历。任何一个玩过或还在玩电子游戏的人,或是任何一个有朋友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人,都知道俊熙的故事十分常见。这是拖延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影响,但是这种行为有独特之处,耐人琢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电子游戏本身就十分有意思。在后文中,我们将会读到,电子游戏所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动机条件。
汤姆不想一天睡十一个小时
汤姆睡得太多了,他每天平均要睡十一个小时。虽然他并不喜欢这种状态,但他总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每天都要多睡几个小时。他的身心都很健康,唯独早上起床十分艰难。即使醒来时觉得休息够了,他仍会赖在床上,然后又睡着了,最终多睡一个甚至三个小时。他除了工作没有太多的事,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一天的工作。他在自己的小公寓里用电脑工作,也在这里睡觉。每次吃完饭,他常常会躺在床上,然后打个盹。他完成一部分工作,就走向床边,一不小心就又睡着了。他几乎每天都会离开家见见朋友,或散步,或去健身房锻炼,但除此之外,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小公寓里。除了躺在床上睡觉之外,他有时在电脑前工作,有时在狭小的公寓里踱步,偶尔看看书或电视,也是躺在床上完成的。即使每天睡得过多,他也有时间来完成需要完成的事情,甚至还能分出时间来进行一些休闲活动。
那么,嗜睡是怎么回事呢?通俗来说,嗜睡要么是因为懒惰,要么是因为抑郁,要么是由一些生理疾病导致的。毫无疑问,这些原因肯定说得通。然而,即使是想睡觉这样直接的行为,首要的决定因素也往往是动机,这个因素常常被人们完全忽视。我认为,这些例子充分展现了我们面临的情境和问题。我们想知道,这些与意志完全相反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难以捉摸的心理机制。我们也想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让自己去做某些事情,也不能阻止自己做另外一些事情。此外,为什么这样的行为如此普遍?为什么有些任务对于我们就像是抬起巨石那么难,有些事情却充满诱惑,让我们无法控制自己远离它们。最后,我们还想知道,我们有时能够克服这些行为的原因和方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以及我们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命运。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面子书 (https://www.facebook.com/3rdplanetnews) 或是Telegram。如果你有什么提议的话,欢迎通过各种平台与三三联系。祝大家天天好心情,生活愉快,不要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烦恼。